主題:手機使用管理認知行為團體
團體背景:
如今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邊走邊看手機,邊吃飯邊看手機,為了看手機耽誤睡覺等等現象已經變得非常普遍。而長時間使用手機帶來的危害卻容易被忽略。并且很多同學對自己的手機使用情況沒有清晰的認識。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開展這個活動,幫助同學們來發現并改變手機使用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將采用認知行為療法中的一些基本技術,通過生動有趣的團體活動,來幫助每一位參加者建立起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使它真正成為我們充滿正能量的小伙伴。
團體對象:40-50人
凡是有以下愿望或需要的在校學生均可報名:
1、期望了解自己手機使用情況
2、期望減少過度使用手機帶來的危害
3、期望學習改善過度使用手機情況
團體時間:
4月1日-5月20日,每周一次,每次一個小時,連續共八周。
周末雙休日,可選時間段:周六或周日
10:00-11:00,13:00-14:00;15:30-16:30,6個時間段可自行選擇(選擇后每次固定參加這一時段的活動)。
團體大綱:
1、團體組員初次相識,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明確團體活動設置及規則
2、學習和討論識別高危情境,組員討論應對高位情境的計劃
3、在互動中學習處理負性思維的方法,思維與情感的關系,如何識別負性思維模式,挑戰負性想法和認知重建的方法。
4、學習放松技術,以應對生活中出現的緊張、焦慮情緒
5、鞏固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技術,學習應對減少過度使用手機失敗時的方法。
6、找尋手機以外的娛樂活動,制定娛樂活動的參加計劃,引導團體組員按承諾參加娛樂活動
7、討論大學期間的目標,以及實現的方法。
8、回顧整個活動,互相祝福道別。
帶領者簡介:
李江,公共學院青年副研究員,從事手機網絡依賴、公眾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等方面研究。具有較為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擔任克卿書院2015級學生導師。個人風格溫和、歡快。愿意聆聽來自每一位參加者的傾訴,希望與你成為知心好友。
張一斐,公共衛生學院科研助理,社會心理學碩士,專業方向是社會心理學及社區心理學。個人主要研究興趣在于跨文化心理學中不同文化對于人們行為及心理的影響。曾在高中擔任心理輔導老師,主要教學工作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課,具有一定的團體輔導經驗。個人風格友好,善于傾聽。愿意與你分享我們共同的故事,在成長的道路上尋求心靈的憩所。
丁嬌兒,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研究生,專業方向是職業場所健康促進,現從事手機網絡依賴研究。從本科到研究生不斷學習心理學和健康促進的相關知識,積累經驗。對于團體認知行為療法有一定的學習和研究。個人風格真誠,溫暖。希望能夠與你們共同成長。
報名方式: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中心微信,點擊下方“小組招募”參與報名。